本报记者 张鑫 王丰 杨净毓 李艳红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内蒙古是新能源资源、产业大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加紧建设‘风光储新能源安全监测标准体系、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和安全监测保障体系’。打造一个集风光储新能源实时安全监测、检测、认证、运维、保险为一体的风光储新能源安全监测产业,既保障了新能源产业安全生产,又为内蒙古新能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赋能自治区新能源产业提档升级。”2月2日,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显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葵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吴葵生建议,加强风电机组、光伏组件的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建设,是新能源产业全寿命周期安全监测与管理的核心。通过对风力发电机组实时监测,有效监视运行状态,提取分析实时运行数据,自动生成设备状态信息,实现预防性检修,减少非计划停运,降低风机运维成本。目前风力发电机组全状态监测系统,主要包含传动链振动监测系统(CMS系统),叶片振动监测系统(BMS系统),塔筒空间姿态及基础沉降检测系统(TMS系统),叶根螺栓监测系统,塔筒螺栓监测系统,油液颗粒监测系统,发电机位移监测系统,轴电流监测系统等,有力地保障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
完善新能源数字化智能化标准体系、技术规范、认证体系等。建立健全数字化智能化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及时公开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强化标准宣贯培训和实施评估,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作用。
推动新能源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与共享应用。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的通知》,力争2025年底,纳入可靠性统计口径且投产满半年及以上的新能源场站(风电、光伏)全部实现主要设备可靠性数据实时采集上报;到2028年底,全面建成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
加快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物联网等技术在电力可靠性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工业智能芯片为技术依托研发适用于新能源发电行业的各类型监测传感元件,并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风光储电站及输电设备智能预警一体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