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重诺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这就需要刀刃向内,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当下,在诚信建设工程如火如荼的进行时,自治区统计局开始出招。在其官网发布“自治区统计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2023年,自治区统计局分7批次对11个盟市488家企业(项目)进行了执法检查,向9个盟市行署(政府)及统计局反馈了执法检查情况,共立案查处企业20家、行政处罚17家,对乌海市乌达区工信和科技局违法开展统计调查行为给予立案并发布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将有关责任人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自治区纪委监委。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数据失实不仅事关经济社会运行真实情况,还会给政策制定带来干扰,进而影响数据的公信力。所以统计工作要直面问题、刀刃向内,以实实在在的政务诚信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打造诚信数据,严把统计质量关,对统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和惩治,这样才能赢得了民心。“一诺千金”实至名归。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在2024年全区招商引资暨诚信建设会议上说,诚信建设是今年自治区党委力推的重大工程,要着重做好育文化、立规矩、严管理、明奖惩、兜底线的工作,全面抓好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努力将这一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
“优质工程”就要用“透视镜”去剖析问题,责任体系要明明确确,第一责任、主要责任、直接责任分别落实到人。同时,还需加强诚信治理,对弄虚作假实行“零容忍”,除了制度设计和政策法规层面的约束外,还需公开曝光、强制执行等手段,让失信者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