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聚焦“六个工程”系列报道之五】提升新质生产力 科技“突围”角逐新产业新赛道

时间:2024年04月02日 09:44:47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原创 大字 小字

  本网记者 张鑫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今年以来的一个热词。2024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以“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整体提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开创科技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张家辉 摄

  “科技‘突围’工程要跳出老套路,舍得下血本,引进全国乃至世界顶级专家或创新团队搞研发,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尽快在一两个点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领先’。”按照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内蒙古围绕科技“突围”工程正在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近日,在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内蒙古发展改革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内蒙古要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全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加力、赋能。

  2024年,自治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力保障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顺利实施。资金重点围绕低碳能源、煤化工、生物医药、种业、防沙治沙、乳业、稀土、草业等领域,采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用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用于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怀柔实验室内蒙古基地创建;用于深入实施“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到2025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一倍,支持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为科技领军企业;大力支持“蒙科聚”平台建设,汇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为实现科技突围加码助力。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高质量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日前,位于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的科拓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仍灯火通明,身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还在忙碌着分析实验数据。“我们正在进行一项乳酸菌制剂加工技术的科研攻关,项目人员加班加点,大家都盼望着早日出成果。”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小龙说。科拓生物是全国唯一一家乳酸菌全产业链上市公司,已建成亚洲最大的自主知识产权乳酸菌种质资源库,目前正在建设全国最大、最先进的乳酸菌生产基地,将为呼和浩特打造“一棵草”“一杯奶”产业的同时再添上“一株菌”。

  和林格尔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致力于打造以创新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培育和引进低碳环保、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绿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形成规模化创新优势,新质生产力集聚效应显著。

  “和林格尔新区配套设施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有创新政策支持,在来到新区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取得了非常多的创新成果,现在看来当初选择落户新区这个战略是非常正确的。”内蒙古华域干细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彦介绍,落户和林格尔新区以来,公司在仿生管理技术方面取得重大创新成果,这项成果可以保证细胞无论存储多久,都可以在复苏时保证纯度和活性。

  该园区内的一众高新技术企业正加速奔跑在尖端领域自主创新的新赛道上,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用创新驱动和高新科技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端、更智能化方向发展,从而加速迈向新型工业化,驱动产业实现更强的国际竞争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洪飞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高校与科研机构是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交汇点。作为同时工作在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教育科研工作者,亲历了内蒙古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围绕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合作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超算云原生架构的工业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参与推动与清华大学合作组建绿氢技术装备与应用研究中心,建设自治区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关键技术、核心装备与工程示范策源地;持续推进“内蒙古氢能走廊”建设项目,围绕“制储运用”等关键环节,建立氢能产业生态;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参与筹建航天育种内蒙古研究院;围绕建设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组织参与推进科技部批复的“中国—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牵头在乌兰察布建设“智慧物流技术与高端智能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乌兰察布积极融入国家重要战略引擎;牵头组建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智慧物流与智能装备领域的首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中蒙俄跨境智慧物流与智能装备联合实验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教育与科研肩负重任,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青年科技团队培育,提升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内生动力,切实增强科技‘突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引领创新上当先锋,在技术攻坚上打头阵,创造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郭洪飞认为,未来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演变,必将以创新驱动新质技术发展,以新质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全领域,多元交叉融合的发展格局。作为教育科研工作者更应站在时代前沿,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竞争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唯有不断创新,实施科技‘突围’工程,目标就是打造新质生产力。”自治区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突围”的关键是找准点位、找好团队、找对模式,按照工作方案迅速行动,围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前期对接了国家大院大所和科创平台,拜访了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调研了先行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出最有可能的突破口,通过超前部署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统筹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创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的整合,全力攻坚,以点的突破支撑引领产业创新发展,逐步构建起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新局面。

  科技要“突围”,还需要精心谋划,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组织实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谆谆教诲,把科技研究与经济建设的具体项目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经济转型、产品升级的第一力量。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