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采访团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20世纪初,清廷逐步放弃对内蒙古的封禁政策,实施‘新政’,同时,大量招募内地农民进入内蒙古,放垦蒙地。”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13岁的小小红色讲解员王逸涵激情澎湃地讲解着。
小小红色讲解员王逸涵接受采访
6月24日,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启动。
媒体采访团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启动仪式后,媒体采访团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聆听小小红色讲解员掷地有声地讲述内蒙古红色历史。
聆听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进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只见身着红色马甲或者民族服饰的21名“小小红色讲解员”承担讲解工作。
讲解中,采访团被小小红色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深深打动着。
“每一次讲解都感到很荣幸,感恩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可以让更多的参观者了解内蒙古的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王逸涵说。
聆听小小红色讲解员讲述红色故事
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宣教部副部长李思宇介绍,培养小小红色宣讲员不仅是弘扬北疆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途径,更是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蒙古马精神的重要举措。
近3年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已经成功举办240多期小小红色宣讲员培训和实践班,培养了350多名小小红色宣讲员。
小小红色讲解员曲奕涵
“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9岁的曲奕涵干脆利落地说,“我想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更多人了解先辈们的红色历史,让更多人知道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
这些小小红色讲解员大都已有2年“工龄”,通过长期锻炼、实践,孩子们均能胜任这项任务。
12岁的彭雨辰表示,自己不仅要成为红色故事的传承者,长大后也要成为美丽家乡的建设者。
媒体采访团走进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
“孩子们正是通过这样直观而富有参与性、展示性的讲解活动,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更是在道德品质上得到了良好教育,是一群内心根植红色种子,爱党、爱国、爱家乡的优秀少先队员。”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馆长赵晓伟说。(记者 杨净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