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林国东 王丰
广袤、干燥、艰苦、荒凉……提起沙漠申遗,许多人会直皱眉头:带来无数灾难的沙漠,也能成为世界遗产?
实际上,沙漠并不是荒芜的。来,一起走进巴丹吉林沙漠,探寻地球上最后的秘境。
巴丹吉林沙漠的另一种曲线美
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群湖、神泉、古寺“五绝”著称于世。2024年7月,“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里有多惊艳?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美得令人窒息。
“巴丹吉林”是蒙古语音译,“巴丹”是由发现这个沙漠的牧民的名字“巴岱”演变而来,而“吉林”意为“湖泊”。巴丹吉林沙漠曾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第一名。在世界上没有其他沙漠可以与之比肩。
(1)
想做一个征服者就该去攀登“沙漠珠峰”必鲁图峰。2017年,这个愿望实现了。
在2017首届巴丹吉林沙漠珠峰大会赛事中,来自阿拉善左旗的徒步爱好者青格勒用时39分钟49秒登顶。越野车、摩托车也在这场大赛上决出高低。
赛车与摄影赢爱好者同框
从出发时的第一步到最后撞线的一刻,每一位选手都见识了连绵不绝的沙丘,起伏的沙涛和大漠孤烟的风光。
必鲁图峰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一座沙山,海拔1611.007米,是世界最高的沙山,比撒哈拉大沙漠的高峰还高70多米,俗称“沙漠珠峰”。
必鲁图峰并不寂寞,每年围绕沙山的“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已经举行了18届,今年的赛事也将在国庆节期间举行。
去年的数据显示:“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吸引60多个车队、2万多辆车、6万余人来到阿拉善右旗。今年在“世界遗产”的加持下,期待有新的突破。
(2)
沙漠是沙漠,湖泊是湖泊。当巴丹吉林沙漠遇见湖泊,这就是那个“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地方。
“美玉”般的湖泊
诺尔图在蒙语中意为“海子、湖泊”,因为诺尔图海子是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最大的海子而得名。诺尔图海子面积约2205亩,湖深26.8米。一衣带水,沙水相映,水天相连。
航拍资料显示:巴丹吉林沙漠有内陆湖泊144个,已命名113个,其中12个为淡水湖,因此得名“沙漠千湖”。
由于沙漠里很多湖泊里不是淡水,属于盐碱度较高水质,所以呈现的湖泊颜色是黄色、蓝绿或粉红(盐碱水中红藻所呈现颜色),颜色非常的奇幻,如同黄色沙漠中的一块宝石。
一个湖泊就是一块沙漠绿洲,湖泊周围大多生长着较茂密的芦苇以及柳、沙棘等植物。湖泊的存在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因而水鸟嬉戏、鱼翔浅底的巴丹吉林沙漠也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
鸟瞰“群湖”
除了湖泊,巴丹吉林沙漠里还有万千眼泉。其中,音德日图湖的泉水最为著名,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居然涌出108个泉眼。神奇的是音德日图湖是咸水湖,这些泉眼喷出的泉水却清冽爽口,可以直接饮用,故有“神泉”之称。
(3)
鸣沙和古庙,你更想去哪个,其实哪一个也不容错过。
宝日陶勒盖是世界最大鸣沙山。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带,鸣沙高达200多米,从沙脊处用双手拨动沙坡向下滑行,可发出飞机轰鸣和雷声般的“隆隆”声,数公里外清晰可闻,在中外自然景观中也实为罕见。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有一座寺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这座庙宇是巴丹吉林人心灵的守护神,被称为“沙漠故宫”。
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如此美妙的地方谁不留恋,就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也认为:“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独特、稀有、绝妙的高大沙山,以及无数色彩斑斓的丘间湖泊,是温带和超干旱气候下沙漠景观和地貌持续演变的杰出范例,也是全球范围内具有罕见自然美的沙漠景观之一。”
沙漠是地球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虽有许多独特之处,却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人们不希望沙漠越来越多,所以防沙治沙也就成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一个永恒主题。(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