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鑫 李姝廷
7月27日,2024世界新能源新材料大会分会场之一,新能源及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在鄂尔多斯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政业代表以及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全球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会议现场
新能源,作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能源新质生产力,则是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它代表着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内蒙古充分发挥‘头上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优势,全力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大力发展新能源,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10周年。自治区将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新型电力系统和新能源供给体系,持续优化新能源规划、布局、政策,加快推进沙戈荒大基地、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等项目建设,今年确保并网新能源规模4000万千瓦,提前一年实现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目标。深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融合,重点在风光氢储领域培育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能源新质生产力。坚持一手抓新能源开发建设,一手抓新能源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关联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呼包鄂通为重点的国家级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汇良介绍,鄂尔多斯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全力做好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现代能源经济文章,加快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要打造国家绿色能源供给保障“大基地”;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发展“新高地”;打造传统能源产业改造升级“示范地”;打造全国领先能源技术创新“策源地”。 鄂尔多斯诚挚邀请大家携手“暖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共同答好新质生产力的能源考卷。
权威发声
院士专家共绘能源蓝图
大会伊始,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以《我国能源战略形势若干问题探讨》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我国能源战略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为新能源及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宏观视角和深刻的战略思考。
主旨演讲
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中林带来了题为《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的高熵能源与系统》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关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及高熵能源与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纳米技术在新能源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和巨大潜力,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刘泽洪以《电-氢-碳协同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火电绿色转型》为题发表演讲,提出了电-氢-碳协同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思路,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富有创新性的方案,为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描绘了新蓝图。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王富强围绕《新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发展路径探讨》这一主题,进一步探讨了新能源发展的路径与挑战,为行业内外提供了富有洞察力和实践价值的宝贵建议,为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此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杰青),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先进材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永华也发表了主旨演讲,他围绕《钙钛矿光伏技术-引领能源变革的新质生产力》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钙钛矿光伏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能源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合作深化
揭牌签约共促产业升级
大会期间,一系列重要的揭牌仪式和签约仪式将合作推向新高潮。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北京纳米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绿色低碳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标志着多方在新能源、新材料及纳米科技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动。
签约仪式
在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的签约仪式上,鄂尔多斯市的城市发展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科研实力将紧密结合,共同探索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领域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内蒙古分院也将与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优生基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质量与品牌促进会、上海元数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龙感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优秀企业、机构展开广泛合作。
圆桌对话
多领域专家共谋发展大计
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能源技术革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培育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志强;中国油藏地质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技术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章;工学博士,教授,国际科学院院士朱维群;中国煤炭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杨树勇;隆基绿能亚欧总部总裁姚丰等多位重量级嘉宾,纷纷登台亮相,分享了各自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
圆桌对话
此次圆桌对话不仅展示了新能源技术在实践中的创新应用,还就能源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新能源技术的瓶颈与突破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建议,更为未来的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
新能源及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需要政府、企业、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创新。通过此次大会,各方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促进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同时,全球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行业领袖也将以此为契机,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能源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