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当我们徐徐展开内蒙古闯新路进中游的壮阔画卷,每一页都镌刻着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干的坚实足迹,彰显着广大干部群众善作善成的时代精神。
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选好人、用对人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激励。把担当者重用起来,主动担当就会蔚然成风。
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面对一道道“必答题”,自治区党委始终坚持“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鲜明用人导向,推动各级干部向办好两件大事、闯新路进中游聚焦发力。
目前,自治区连续两年评选出的199名“担当作为好干部”已提拔使用176名,选树命名全区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98名,释放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强烈信号,不断增强干部的荣誉感获得感,形成更广泛更持久的干事创业动力。
“通过常态化的评选工作,现在全区上下见贤思齐、竞相担当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一处处长王勇说。
此外,内蒙古制定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12条措施、容错纠错8条意见等制度办法,深入实施年轻干部“一百三千”培优育才工程和“优青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培养锻炼,打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组合拳,切实把内蒙古干部担当作为的形象立了起来。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命名大会。
让干得好的上是导向,让干得差的下也是导向。两年来,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对不适宜不胜任担任现职的322名干部进行组织调整,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动态调整才能激活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为了能让基层干部能干该干的事、干好该干的事,自治区党委重拳纠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点纠治不作为乱作为、为不做事找理由、“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虚”及加重基层负担等突出问题,让好作风在内蒙古蔚然成风。特别是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2024年累计清理部门加挂标牌5.3万块,嘎查村社区工作事务平均减少60余项,914名基层借调人员已全部按时返岗,切实做到为“车”减负、为“马”赋能。
以观念转变促进担当实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破冰,行动才能突围。
从现实情况看,凡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效不太好的地方,固然存在客观因素的掣肘,但追根溯源,更多是思想上的僵化与保守在作祟。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鲜明提出“七个摒弃”,向全区上下发出了打破思想桎梏、革新发展理念的动员令,如同一把利剑,直刺制约发展的思想顽疾。
“七个摒弃”中,摒弃“我不如人”的念头,无疑是最为紧迫且关键的任务。就像有的干部指出的,内蒙古虽地处边疆、经济相对落后,但资源禀赋却非常好,很多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干部的精气神也明显提振,完全有潜力把经济总量做大,因此“我不如人”的念头要不得。
观念一变作风转。全区上下通过开展“扬优势、找差距、促发展”学习研讨,引导各级干部坚决做到“七个摒弃”,树立起创一流、当标兵的雄心壮志,和“我不如人”的观念说再见,大抓发展、加快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内蒙古速度”成为新时代的新名片。
当前,内蒙古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市场意识不强的问题,扭转“政府之手长、市场之手短”的局面。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该交给市场的一律交给市场,尽可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自治区党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依靠市场化手段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水平。此后,全区各地把提升“三个水平”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树牢市场化思维、依靠市场化手段,不断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实践证明,只有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下决心破除旧有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的束缚,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动力活力都激发出来,带动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发展大跨越。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人才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自2010年起,内蒙古开始实施“草原英才”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24年,内蒙古出台《关于实施“英才兴蒙”工程若干政策的意见》,将“草原英才”工程全面升级为“英才兴蒙”工程,认定六类以上高层次人才4705名,建成运行人才“一码通”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25项礼遇和便捷服务,营造尊贤礼士、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内蒙古发放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和人才卡。
在第十二届内蒙古“英才兴蒙”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人才创新创业周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大学张凡团队等3个团队领取到了科研支持经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路战远等7人获颁“兴蒙英才”卡。
“这是为人才代表发放的自治区首批高端人才服务卡。”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不断丰富人才服务卡功能,拓宽服务广度和深度,提高人才服务卡含金量,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打造区域人才发展中心,推进“一中心四园区”建设,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心和园区开展深度合作,组织赴外引才活动和区内人才周活动,面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延揽英才、共谋发展。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人才科创中心建成47个创新研发平台,吸引52个高端人才团队入驻,集聚各类人才1.94万人。包头市积极探索产才融合发展模式,助推6419人留包就业。鄂尔多斯市出台人才新政“双30条”,累计兑现各类奖补经费2.7亿元,直接惠及129家企事业单位、3112名人才……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破除了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人才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人才“悦来”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人才成长的路径越来越畅通,人才逐梦的舞台越来越广阔。
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内蒙古还通过推动“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常态化,选树宣传“北疆楷模”“最美人物”“内蒙古好人”等,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在各自岗位上勇担当、善作为,争先进、作模范,为闯新路进中游汇聚起了同心奋进的强大力量!(记者 李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