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光明日报》刊发《内蒙古代表团:文艺创作“带草香”》,关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的开放团组活动。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代表围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分享了体会:“扎根一线、贴近人民,在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是关键。百姓想听、愿听、听得懂的艺术语言才能传得开。”
报道全文如下:
《光明日报》(2025年3月7日 第05版)
【开放日聚焦】
内蒙古代表团:文艺创作“带草香”
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3月6日,在内蒙古代表团开放日现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代表围绕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分享了体会:“扎根一线、贴近人民,在火热生活中汲取营养是关键。百姓想听、愿听、听得懂的艺术语言才能传得开。”
“创新融合很重要。”他认为,以传统音乐的文化元素为主,与现代潮流、时尚元素融合,创作出独具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才能展现传统韵味和现代魅力,将沾露珠、带草香的好作品传得更远、更广。如今,内蒙古自治区70余支乌兰牧骑正加紧创作,努力让更多独具特色的作品传唱在广阔草原。(记者 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