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将乌海市政法机关“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做实做细研讨检视工作,乌海市政法机关不断拓宽纳谏渠道,六措并举,广泛征求企业对政法机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具体举措有,借助媒体广泛纳谏。乌海市区两级政法机关在内蒙古法制报、内蒙古长安网等自治区级媒体,乌海日报、乌海广播电视台、乌海政法微信公众号等市级媒体上,刊登“致企业家的一封信”,坚持把企业“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大讨论活动的最终标准,真诚征求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和意见建议;开展大调研上门纳谏,变坐等反映问题为主动上门纳谏。制定了大调研工作方案,市区两级政法各部门共确定包括国有企业、市工商联成员企业、建筑企业等在内的183家调研企业。压实大调研主体责任,成立由班子成员任组长的调研专班,明确调研时间、调研方式、调研成果等事项。向企业职工发放调查问卷2780余份,截止3月10日,已征求到意见建议280余条;座谈交流诚恳纳谏,乌海市区两级政法各部门组织召开“迎接二十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座谈会,邀请国有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个体工商户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通过交流座谈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74条;包联企业长效纳谏,组织市区两级政法机关开展为期一年的包联企业活动,共确定包括国有企业、市工商联成员企业、工业企业在内的40家企业为包联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建立“一个企业、一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包联机制,健全联系走访常态化、解决问题程序化、问题办理反馈规范化的长效性工作机制。
此外,畅通渠道主动纳谏。开通服务电话,畅通反映问题征集渠道。市区两级政法各部门充分利用自治区级媒体、市级媒体及本部门自媒体平台公布服务电话,同时,将市民服务热线12345确定为受理电话,进一步方便企业反映问题,通过服务电话征集意见建议68条;台账管理逐项销号,对开门纳谏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列出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完成时限等内容。市大讨论领导小组问题和案件处置专项小组对台账实行周调度,并加强对重点案件的督办力度,及时向企业反馈办理情况,确保企业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通过实行台账管理,及时回应机制,努力改进和提升政法公共服务质效,持续为企业提供精细化、常态化的法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