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首届饲草产销对接会
主旨发言
产销对接及银企现场签约
活动现场
本报讯 (记者 迪威娜) 5月10日,由内蒙古牧草产业发展协会主办的内蒙古首届饲草产销对接会在呼和浩特拉开帷幕,对接会以深入探讨中国牧草产业现状、发展趋势,解读行业政策,进一步解决草种、饲草产品销售难,供求渠道不畅等实际问题,带动内蒙古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畜牧业协会草业分会、内蒙古畜牧业协会、金融机构和牧草乳业上下游企业共聚一堂,共享盛会。
据了解,内蒙古首届饲草产销对接会由行业专家主旨发言、知名企业推介、草都云牧草交易平台启动、产销对接及银企现场签约、行业政策解读、牧草产业发展访谈等板块组成。还特别设立了访谈问答环节,从不同角度、不同产业链端进行解读解答,为整个产业的发展提供最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整个活动环环相扣、活动内容精彩不断。
内蒙古农牧厅副厅长赵玉生在致辞中讲到,饲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饲草总量达7967.8万吨,其中天然草原可食牧草产量2980万吨,居全国第一;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人工种草产量1751.8万吨,居全国第二;秸秆饲料产量3201万吨,居全国第四。苜蓿、饲用燕麦种植超过5万亩的旗县,青贮玉米种植超过20万亩的旗县分别占到全区总面积的78.1%、78.4%和70.3%,集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目前,全区饲草加工企业(合作社)有402家,其中草产品加工销售收入500万以上企业34家,产值17.77亿元。全区商品草销售量达到1189.9万吨,销售产值达到110亿元。
赵玉生表示,产业是企业的聚合体,因企业合作而兴。企业合作关系,因供需对接而生。本届饲草产销对接大会就是要推行以需定产、为养而种,提高饲草供应与草食家畜养殖规模、利用模式的适配度,促进种养良性循环;要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对接不畅通等问题,促进单打独斗的企业聚合成为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实现抱团发展、携手共赢;要支持便于商品化流通的饲草产品生产加工,开发多样化饲草产品,加强饲草流通、配送体系建设,推动产销有效对接。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陈永泉表示,此次饲草产销对接会通过建立草原畜牧业发展联合体,构建种养主体紧密连接机制,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从而实现种养结合,草畜双赢。同时对保障现代畜牧业优质饲草有效供给,带动广大农民转变和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出一条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