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清晨三眼井村的农产品交易发货库房一派产业兴、村民忙的繁荣景象,通过带货主播在直播间的热情推介,村民们正在有序分装产品,快递小哥穿梭搬运。该直播间主播王志富说:“我们直播间正在跟几个物流公司进行对接,对接完成咱们的直播间就可以面向全国销售了。自开播带货十几天以来咱们直播间的农副产品销售额已达1.1万元。通过直播间推介,五一期间三眼井采摘园2天内累计接待游客1100多人,带动收益22万元。”
这是文钟镇培育乡土人才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缩影。
2022年以来,文钟镇重视乡土人才培育和发展,把发挥好“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的致富带头作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探索“产业+人才”发展模式、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式工作机制,深挖乡土人才潜能,释放乡土人才活力,锻造“实干、创新、担当”“领头雁”队伍,让“领头雁”在文钟镇飞起来。
一、引人才“三个计划”“壮雁阵”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壮大乡土人才队伍。实施“开源引才”计划。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扩大人才选拔范围,充盈乡土人才“蓄水池”,通过村级党组织推荐、中心党支部访荐、乡土人才自荐的方式,将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本土能人、致富带头人、项目引带专家等选入孵化视野。实施“筑巢引凤”计划。通过加大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资产、资源要素整合与支持力度,吸引人才留乡返乡投资兴业。截止2022年底已有32位人才被引入返乡,文钟镇乡土人才队伍壮大到184人。三道井子村梅花鹿养殖能手吴琼是通过“筑巢引凤”计划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吴琼的梅花鹿养殖园里已有梅花鹿50余头,年利润可达20万元,带动4名村民就业。实施“网格服务”计划。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网格队伍作用,构建“1+9+N”的网格服务体系,以整链式网格服务吸引人才安营扎寨。
二、育人才“四个细化”“强雁骨”
探索制定精细化乡土人才培训方案,在全镇开展乡土人才党性教育、技能培训、实训锻炼和志愿服务四个方面教育培训工作。细化党性教育,通过专家讲座、基层讲堂、技能比武的方式,针对乡土人才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同步重点加强基层党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细化技能培训,通过整合专业院校、专家讲师等资源,结合镇域农业种养殖实际,开展西红柿种植、谷子等杂粮种植、鸡猪等养殖技术指导培训,提升整体种养殖水平,培养种养殖大户。细化实训锻炼,结合培养方向学员每月有7天以上在相应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孵化除基层治理、农业经理人、产业带头人等类型人才,围绕鲜花种植、直播带货、梅花鹿养殖、德龙民宿等特色产业,文钟镇选派由技术人才组成的技术团队,在“送技到田”、进行“传帮带”的同时,培育更多乡土人才。细化志愿服务,学员每月到所在村开展1次志愿服务,整合学员的志愿服务特长,打造“有事您说话”志愿服务品牌,依托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完成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孵化和调配,提升辖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经过文钟镇的精心培育,村集体通过“产业+人才”发展模式,落地项目11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30万元。民宿餐饮王德龙、小豆豆亲子营地李超、“三位一体”服务平台孙艳军、三道井子花海王军等专业素质过硬的“领头雁”在人才队伍中脱颖而出。
三、用人才“项目化管理”“活雁群”
实行项目化管理,在工作经费中拿出部分比例作为实践项目的启动经费,学员根据培训方向提出自己的实践项目,经过中心党支部和中心会议研究通过后,即可申请部分资金予以实施。2022年度支持中心人才项目4个,划拨资金3万元,成功激发乡土人才投资兴业的活力,促使更多的乡土人才和企业客商发展。鲜花种植“田秀才”柳宝龙深谙“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他在接受培训自己摸索种植鲜花致富的同时送技到田,指导园区棚友6人发展鲜花种植产业,技术覆盖13个鲜花种植大棚,帮助村民增收65万元。
四、留人才“两个着力”“优雁园”
坚持留人才精准发力,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各层次人才储备,锻造兴镇人才大军。着力“选树推广”。选树乡土人才先进典型,积极吸收优秀乡土人才入党,推荐担任人大代表、党代表等举措,让乡土人才切实感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自治区人大代表家庭农场主孙亚丽是文钟镇培养出来的人大代表,她的家庭农场流转村民土地400余亩发展“认养菜园”、药材种植、西红柿种植等产业,年用工额达到10余万元,带动700余人次增收。着力“宣传推介”。运用区级宣传平台“我的新红山”、镇级微信号“红山区文钟镇”宣传推介人才和其运营项目16次,积极营造惜才爱才的发展环境。“从薰衣草日常管理、病虫害防治到上市销售,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土专家’的科学指导,只要咱们的薰衣草在这里过了冬,靠薰衣草带动乡亲们发家致富的路就通了。”看重文钟镇发展环境的三道井子村种植户周志峰,对持续发展薰衣草产业信心满满。
人才兴,产业旺。一批批乡土人才被引入文钟,一个个“田秀才”“土专家”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文钟镇累计培育年产值超400万元的现代农业项目3个,20万以上农业项目8个,现有集体经济收入超30万元村4个、超10万元村5个,形成了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以“领头雁”领飞赋能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文/齐文丽 摄影/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