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盟市详细

磴口县:光伏治沙激活双效益 联防联治守黄河安澜

时间:2025年09月13日 14:17:53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大字 小字
1757779328139827.png

  磴口县黄河岸线联防联治区

  本网讯(记者 张鑫)初秋的乌兰布和沙漠腹地,生机盎然。一排排光伏板铺展成“蓝色海洋”,板下梭梭、沙棘等沙生植物郁郁葱葱;黄河岸线旁,挡沙墙、阻沙带、固沙网层层递进,守护着母亲河安澜。

  近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以“光伏治沙”激活产业生态双效益,靠“联防联治”筑牢黄河生态屏障,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交出亮眼答卷。

图片24.png

  磴口县光伏生态治理区

  在磴口县20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区内,一望无际的沙漠被披上一层光伏“铠甲”。光伏板下,一丛丛沙生植物随风摇摆,为沙漠添上鲜活绿意。

  “为给沙生植物留足生长空间,将光伏板间距拉大至12米,板前沿距地面1.8米,按1×4米的株行距种植沙生灌木,每亩能达到334株。” 磴口县蒙晟公司总经理郭常春介绍,截至目前,磴口县已完成162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项目,覆盖4.8万亩沙漠;2025年在防沙林场推进200万千瓦项目,治理面积9.17万亩,重点推广“光伏+梭梭”“光伏+四翅滨藜”等特色模式。

  “不止固沙,更要富民。”郭常春介绍,项目还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植、产业跟进、带动乡村振兴”的循环模式:板下种植的梭梭、四翅滨藜生长三年后接种肉苁蓉,预计亩均产量80-100公斤,培育高附加值沙产业;同时利用奈伦湖凌汛水,通过水系连通、泵站提水减少地下水开采,破解治沙水源难题。

  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姜龙文表示,光伏治沙不仅固住了流沙,更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图片25.png

  巴彦淖尔市“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一号高地

  如果说光伏治沙让沙漠披绿生金,那黄河岸线联防联治则为母亲河筑起了“安全防线”。

  在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握手”的磴口县刘拐沙头,这里曾是黄河岸线流沙治理的核心战场,新中国成立初期,此地沙漠每年向黄河侵入的泥沙量高达7000万吨,当地老人口中“三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谚语,正是昔日风沙肆虐的真实写照。

  “2024年巴彦淖尔市与阿拉善盟签署联防联治协议书,开启跨区域治理新模式。阿拉善盟负责协调林地与林农关系,磴口县承担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何文强介绍,今年,磴口县进一步扩大联防联治范围,全方位推进治理工作,构建起乔灌草高低错落的三层生态屏障:沿河岸线沙丘下补植河柳,巩固1公里长、20米宽的乔木林“挡沙墙”;通过工程固沙+灌木造林,构筑6公里长、6公里宽的灌木林“阻沙带”;播撒草籽增加植被盖度,形成6公里长、8公里宽的“固沙网”。

图片26.png

  磴口县联防联治区

  “‘三北’六期工程对改善磴口县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何文强表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将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水定绿、适地适绿,通过“工程固沙+光伏+产业+农民利益联结”模式,全力攻坚黄河“几字弯”风沙问题,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磴口经验”。

  从光伏板下的绿意萌发,到黄河岸边的防线筑牢,磴口县以“治沙”为笔,以“协同”为墨,在乌兰布和沙漠与黄河之间,勾勒出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新图景。如今,光伏项目让沙漠焕新,跨区域联防联治让黄河输沙量锐减,农牧民借生态产业增收,每一项成果,都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编辑:王丰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