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河套平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在农技人员指导下,采用小流量毛管滴灌,配合测土配肥等技术,亩均产量达1350公斤!”村民王锁笑着说。
王锁是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马卜子村的种粮大户,他流转的3000多亩玉米地在今年被划入旗里的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示范园。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示范园的玉米种植全程提供精细指导,实现了节水、控肥又增产的良好效果。
丰收背后是乌拉特前旗以“引智助农”激活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乌拉特前旗锚定科技创新方向,搭建“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田间地头”的合作桥梁,将先进农业技术送到农民身边。农牧业专家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植方法,破解生产效率难题。
农业提质增效,人才是核心支撑。乌拉特前旗既抓“引才”也重“育才”。从北京回乡的果品种植能人赵军锋,通过旗里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系统学习现代农业趋势、农业科技创新知识,还实地观摩蔬菜基地、家庭农场,摸清现代种植管理流程。这些培训让他返乡发展果品种植的底气更足。“不仅学到真本事,更点燃了干事热情,我想带着乡亲们把乌拉特前旗的果品卖向全国!”赵军锋说。
“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乌拉特前旗持续优化服务环境,依托全旗党群服务中心建成27个人才驿站,配备专属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人才周’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打造‘数聚才智’线上服务渠道,整合自治区、市、旗三级政策,为各类人才提供金融贷款、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等暖心服务。”乌拉特前旗委副书记杨根虎说。
如今,乌拉特前旗已形成“引才回乡、育才强基、用才兴业”的闭环模式。据统计。2023年以来,乌拉特前旗累计回流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能人78名,带动约1500人就业。
“种地有专家,创业有资金,浇水施肥手机上就能操作,日子越过越有劲儿!”王锁道出了“引智助农”带来的获得感。当前,在乌拉特前旗的广袤土地上,“人才回流”“技术下乡”正持续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记者 侯维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