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王丰
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南屯是个自带“鲜味基因”的地方。
这里的苏白牛,是草原上最懂“养生”的“居民”——散养在无垠草场,吃着天然牧草,喝着清冽甘泉,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也正因如此,南屯的牛肉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招牌,而牛肋条部位,更是精华中的精华,被专门用来制作那道让人惦记的南屯牛排。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南屯牛排有两种制作方法:烤和煮。
烤牛排需要40分钟至1小时,南屯牛排在烤制的过程中选用专门制作的烤炉,用的是无烟木炭,将牛排挂在烤炉边缘较高的位置。这样,炉火的温度可以从中间挥发到四周,使牛排慢慢均匀受热。烤制选用的牛排是牛肋骨上最肥厚的部分,而肉里的油脂大部分都会被烤出来,使肉肥而不腻,经过师傅的经常翻动,牛排每个部分都能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牛排在烤制的过程中不添加任何作料,只需要撒点盐,保证牛排的纯天然和原汁原味。
煮牛排第一步就是挑肉,挑肉也是非常有讲究的。煮着吃一般选牛肋骨、牛胸骨和牛脊骨,肉都用线绑着,为了防止肉在煮的过程中变形,选好肉后直接放在水里煮,随着时间的推移,牛肉的香气逐渐弥漫开来。这股香气,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纯粹而又浓郁,让人垂涎欲滴。
南屯牛排在煮的过程中会加入土豆。土豆通常被一切两半,借助肉的香味,入味的土豆会成面糊状。
苏白牛的肋条肉,天生带着“优等生”的特征:高蛋白、低脂肪,肌理间藏着草原的营养与丰韵。不像圈养牛那般肥腻,也没有复杂的腥气,每一寸肉质都透着自然生长的紧实与细腻。这大概就是草原对食材最慷慨的馈赠——无需刻意雕琢,本味就已足够动人。
南屯牛排在吃的时候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蘸上野韭菜花、芥末、辣酱搭配着吃,便是另外的一种享受。
南屯牛排的滋味,从来不止于食物本身。它藏着鄂温克族对自然的敬畏,藏着草原人简单纯粹的生活哲学。
那一口原汁原味的鲜嫩,是散养苏白牛在草原上积攒的能量,再加上野韭菜花的辛辣,吃的是牛排,品的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