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商报新闻客户端消息(记者 李艳红 李姝廷 张鑫)“随着草原补助奖励政策的深入落实,农牧民草原保护意识显著提高,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从‘多养’向‘精养’转变。”自治区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研究员田青松在2022年自治区“两会”提案中介绍。
为进一步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突出政策导向和实施效果,激励农牧民从事生态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积极性,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精准实施,田青松建议:强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驱动效应。让农牧民切实体会到保护草原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尝到保护草原、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让农牧民看到谁保护谁受益,从而激发农牧民自觉开展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走向良性发展之路;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加强全过程管理。从政策实施方案设计、任务落实、资金发放、监督管理、效果评估等,实施全过程管理。重点解决公平和效率问题,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目标要求;
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加大生态监测力度,着力破解制约生态精准评估的技术难题。二是建立大数据库,对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