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张鑫
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立的战略定位。是我区必须坚决扛起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
在商言商,有志伸志。内蒙古商务部门躬身前行,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推进落实落细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各项工作,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近年来,自治区商务厅印发实施《2023年提升口岸进出境货运量工作方案》,建立月调度工作机制,积极恢复客货运通关,实现应开尽开,建立重要物资“绿色通道”保障机制,持续巩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成效。
通道畅,人气旺。
1-4月,全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3106.1万吨,同比增长187.2%。其中,进境货物2853.3万吨,同比增长223.8%,出境货物252.8万吨,同比增长26.1%,过境中欧班列2552列,同比增长10.2%。开行中欧班列133列,同比增长111%,本地货源占比达45%。下拨2023年口岸经济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支持综合枢纽、重点专业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重点专业口岸智能通关和AGV等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通道建设。
一方面,内蒙古上下都要集中桥头堡功能建设的注意力,进一步围绕通道建设下功夫。既要构建全区一盘棋的高速公路网,又要完善铁路货运枢纽建设,还要建好城乡公路“毛细血管”。
另一方面,内蒙古还需要做好“立足区域服务全局”文章,不仅要为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通道经济,还要站在畅通双循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为服务周边省份、支撑全国南下北上的通道贡献内蒙古力量。
“春江水暖鸭先知”。内蒙古立足实际情况和资源禀赋,把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把通关优势渗透到工业、农业、文旅等产业链条的方方面面,就能借助“大通道”汇聚“旺人气”,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淀后劲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