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鑫)“2023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拿出硬举措、打出‘组合拳’,推动资源活起来、高效用起来。” 5月29日上午,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6场-自治区发改委专场),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办秘书处处长王瑞旭如是说。
继续履行好自治区推进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资源节约的工作部署,将节约资源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指导并督促各领域细化资源节约目标任务,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和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动态监测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水平。
为解决资源节约集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定性有余、定量不足问题,2022年9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启动了内蒙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工作。今年3月1日,该指标体系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地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北京公开发布,为更加科学系统的评价资源节约工作提供了量化依据。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直观量化展示成效、总结经验、分析差距、刻画路径、明晰方向,为制定针对性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撑。下一步将以自治区本级为基础,结合各盟市节约集约工作实践与地方资源特色,构建差异化、特色化盟市级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的统计、测算、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高我区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深入开展“五个大起底”行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的待批项目大起底和“半拉子”工程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待批项目大起底已于3月底前全部完成,全区8061个待批项目和1265个补批项目全部实现应批尽批、应报尽报,各地各部门并同步建立了高效审批长效机制;“半拉子”工程大起底纳入财政的387个项目已经盘活276个,剩余未盘活的111个项目也已明确盘活方案和时限,正在有序推进。下一步将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按照“谁安排、谁决定、谁清理”的原则,推动解决资金短缺、手续补办等问题,确保剩余的半拉子工程在年底前全部盘活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