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重大举措,也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6月29日,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1场-自治区科技厅专场)上,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杨胜月介绍,我区科技部门主要优化布局农牧业领域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举措,不断提升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方面,2020年至2023年自治区共计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为主题,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国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农牧业科技合作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截至目前,农高区共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科研工作站19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5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2022年园区总产值达130.8亿元。
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全区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46家,其中国家级园区8家,自治区级园区38家。正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农业科技园区的梯次发展。
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2020年至2023年自治区共计安排5.8亿元资金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奶牛繁育与养殖、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中心已吸纳三元食品、中国农大、上海交大等64家成员单位,集中区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实施乳产业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实现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布局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进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草业、玉米、肉牛、设施蔬菜、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2023年批复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大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2022年采取“揭榜挂帅”新型科研组织管理方式启动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重点布局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N个其他产业(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形成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12项榜单,共支持14个项目,年度财政经费7300万元。2023年,在滚动支持基础上增加大豆优异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揭榜挂帅”技术榜单。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今年继续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自治区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同时,积极对接科技部,组织实施部省联动项目。
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建设,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激发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