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鑫
草是生态修复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奶牛养殖需要草、肉牛肉羊养殖需要草,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更需要草。
6月29日,在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1场-自治区科技厅专场)上,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二级调研员祁慧介绍,加快推动草种业的创新发展,对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我区把草种业科技创新作为种业振兴工程的重要任务,在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中设置草种业专题,聚焦重要乡土草育种和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以滚动支持方式组织实施4项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面向全国遴选优秀团队与我区龙头企业组建2个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重要乡土草育种方面,已在全国范围内收集草木樨、扁蓿豆、麦草等乡土草资源,并围绕优异抗性基因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相关资源的新种质,确定了新品系,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三河偃麦草2个新品种。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方面,已建立羊草的遗传转化体系和冰草的组培再生体系,成功培育出2个羊草新品种。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方面,已登记苜蓿地方品种1个,育成高产优质新品系一个,转化高产抗逆新品种2个,建成原种良繁基地4000亩。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草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标准,在呼和浩特市全力打造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与全国34家草业领域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组建了由南志标院士领衔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并初步构建了“一园区、三平台、四中心、N基地”的建设发展布局。今年自治区将投入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其开展优异基因评价与创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高效选育和制种等关键技术攻关。
自治区科技厅将充分发挥好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纽带作用,进一步集成区内外研究力量,组织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加快培育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当家品种,建设一批高标准草种业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协同融合、开放共享”新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提升草种保障能力、人工草地生产能力和草原修复改良效率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