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12月3日,《中国·内蒙古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3)》正式发布。2022年,内蒙古新能源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倍以上,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批复实施约1亿千瓦,建设6类市场化应用场景项目3000多万千瓦,发电1300多亿度;全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完成投资620亿元,为年初计划的1.3倍。
《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增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保供能力”,一系列支持内蒙古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重大支持政策,每一条都干货满满、含金量十足。有不少是我们多年来有想法却没办法、想干而力不足的工作。
对内蒙古而言,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既要继续发挥好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压舱石”作用,也要快马加鞭做大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规模,着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化组合,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
在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过程中,内蒙古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努力实现“美丽与发展双赢”。
尤其要将“硬杠杠”立起来,严禁在草原核心区新上煤矿项目,优先在荒漠、边境、采煤沉陷区等地区布局建设风光电站,最大限度减少能源资源开发对大自然的影响。
同时,要加快呼和浩特能源资源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研究设立区域煤炭交易中心,支持低碳零碳负碳工程建设。鼓励新能源就地消纳,支持先进绿色高载能产业向内蒙古低碳零碳园区转移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