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谈及库布其沙漠北缘总长约420公里的防风阻沙锁边林带,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柴登嘎查75岁治沙英雄白七劳仍会感慨:“如果没有当年建设的锁边林带,库布其沙漠会侵吞我们的柴登草原,让村民无法生存。”话语中道出达拉特旗柴登嘎查村村民曾饱受的风沙肆虐之苦。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无寸草。”这是五六十年代达拉特旗柴登嘎查村的真实写照。从小在沙窝里长大的白七劳,这一切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农田被埋压,草牧场被吞噬,在极端年份,向黄河的输沙量高达1.6亿吨,村民生存岌岌可危,黄河也不堪重负。
白七劳所在的达拉特旗柴登嘎查,向南紧挨着库布其沙漠,向北20公里就是黄河。
20世纪80年代末,时任柴登嘎查党支部书记的白七劳,以共产党员的担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出“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一条防护林带,保护农田和草场,保卫黄河!”的呼声,诉求得到达拉特旗的重视与支持。次年春天,拉开了治沙行动的序幕。
怀着为沙区人民锁住黄沙、拔掉穷根的强烈责任感和坚定信念,白七劳带领村民、投身于治沙事业,克服当时缺水少电、道路房屋建设滞后等艰苦恶劣条件,搭工棚、住草房,风餐露宿,沐风栉雨,最终建成了东西长16公里的锁边林带。
最初建成的16公里防护林带,在白七劳与村民们年复一年的坚守中不断向两侧延展、向沙漠深处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初,达拉特旗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起一道长150公里、面积达42.7万亩的防护林草带,有效阻沙进村、阻沙入黄河。
同时,深受沙害困扰的杭锦旗、准格尔旗开始行动起来,与达拉特旗共同努力,一道横跨3个旗的防护林带逐渐形成。
白七劳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柴登嘎查村村民坚持不懈、攻坚克难,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毅力和韧劲,实现了“沙漠绿、村子活、农民富”,为防沙治沙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据了解,白七劳曾当选鄂尔多斯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后担任过多届市级、旗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荣获“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模范共产党员”,多次荣获市级、旗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82年5月作为边疆少数民族青年参观团一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退任后的白七劳一直担任柴登嘎查护林员直到2022年,现在75岁的老人依然关注着治沙工作,仍不忘每天到锁边林里走走看看。
从治沙带头人到护林员,治沙先锋白七劳作为第一代锁边林建设者,用一生坚守治沙担当,诠释了基层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也见证了库布其沙漠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他的坚持与付出,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到防沙治沙事业中,传承“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守初心”的治沙精神。(刘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