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上半年,内蒙古内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服务效能持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7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上半年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姜风旭如是介绍。
数据显示,6月末,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616.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年初增加1380.8亿元,同比增长6.8%;内蒙古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0606.1亿元,比年初增加1565.2亿元,同比增长7.2%。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6月,内蒙古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
内蒙古扎实推进人民银行总行金融支持举措,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自治区重点任务提供金融支撑。在完善政策体系方面,自治区已形成“1+5”政策体系,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目标、任务与保障措施,并建立多项工作机制与配套支撑体系。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上成效显著。落实“科技兴蒙”等工程要求,14家金融机构获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资金20.8亿元,发放贷款34.7亿元,支持众多科技型企业与项目。7月15日,伊利集团成功发行4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实现内蒙古首单民营企业科创债落地。在绿色金融领域,20家金融机构累计使用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594.3亿元,撬动贷款990.5亿元,带动碳减排量3597.5万吨,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5594亿元。
此外,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满足涉农主体需求。在养老金融方面,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6月末养老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4.2%。在数字金融领域,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持,6月末信息传输等服务业贷款余额89.4亿元,同比增长52.1%。同时,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已发放10.5亿元,助力企业市值管理。
同时,今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内蒙古自治区分局深化外汇领域改革。上半年,内蒙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涉外收支总额241.42亿美元。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质扩面,上半年,共为101家试点企业办理货物贸易便利化业务7554笔、25.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9%、65.8%。在支持边境口岸经济圈发展上,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代理付汇政策实施以来办理业务2.29亿元, 满洲里市场采购业务出口收汇4869.31万元,同比增长5.6倍。获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伊利、包钢集团两家试点企业通过资金池划转资金10.38亿元。开展包联走访、靶向宣讲等系列活动,持续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水平,上半年,内蒙古外汇衍生产品签约额1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外汇套保比率14.5%,同比增长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