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浩特口岸
本网记者 张鑫
在构建中蒙命运共同体这一宏伟理念的引领下,中蒙两国秉持友好、互信、合作的精神,持续深化双边关系。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消息,多年来,内蒙古凭借地缘优势,与蒙方齐心协力,全力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在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深度耕耘,推动各领域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合作机制:凝聚双边协作发展共识
近年来,中蒙双方持续密切沟通,外事协调、经贸合作、口岸管理等合作机制与平台不断完善。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蒙古国外交部常设协商工作组,作为统筹两地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机制,已召开6次会议。2024年10月,第六次会议在呼和浩特举行,双方就经贸、能源、生态、人文等议题达成共识并签署会议纪要。
中蒙经贸科技联委会作为两国政府间合作核心机制,已召开17次会议。今年7月,其工作组会议在乌兰巴托召开,内蒙古商务厅代表中方参会,初步确定2026年一季度召开第18次联委会。
中蒙边境口岸管理合作委员会通过定期会晤深化协作。2024年1月,《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执行情况第九轮司局级会晤在北京举行,双方明确加强口岸及互联互通合作。2025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口岸办与蒙古国边境口岸管理局在呼伦贝尔会晤,就口岸基建联通、拓展进出口品类等达成共识,初步确定加强“单一窗口”合作及推广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模式。
设施联通:织密跨境互通“立体网络”
近年来,中蒙双方深化务实合作,铁路、公路、航空、电力、通信等领域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设施联通日趋完善。
铁路方面,5月14日,中蒙甘其毛都—嘎顺苏海图跨境铁路开工建设,这是继1956年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后,时隔近70年建设的第二条中蒙跨境铁路。建成后将实现甘泉铁路与蒙古国南向铁路联通,促进沿线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贸往来,带动跨境物流、产业园区、边贸服务等业态升级。
公路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对蒙开放的9个公路口岸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其中二连浩特、甘其毛都口岸通高速公路,策克、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口岸通一级公路。
航空方面,2023年12月包头航空口岸、2024年10月二连浩特航空口岸对外开放均通过国家验收。截至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有6个航空口岸,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和二连浩特机场开通至蒙古国乌兰巴托航线,其中呼和浩特至乌兰巴托航线每周10班,达历史最高水平。
口岸方面,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1.2亿吨,创历史新高,领跑全国沿边陆路口岸。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进出境货运量6325.2万吨,同比增长8.4%,对蒙5032.43万吨,占比79.6%,同比增长9%。中蒙口岸完善大宗商品快速通关机制,重点口岸实现“读秒”通关,为能源资源进口提供高效通道。口岸AGV跨境无人驾驶运输模式加速推广,甘其毛都口岸已全线运行,成全国典范;策克口岸基本建成试运行,满都拉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正积极建设。
电力方面,2025年7月18日,策克110千伏变电站至蒙古国那林苏海图110千伏变电站成功送电,我区电网第9条对蒙输电线路打通。目前已建成9条对蒙跨境供电通道,经多个口岸向蒙古国南部输送约20万千瓦负荷电能,累计供电量超150亿千瓦时,为蒙古国发展提供支撑。
通信方面,2023年12月,中国联通承建的中蒙(二连浩特)跨境陆缆传输系统建成,为80×100G WDM+OTN光底座传输网,大容量、短时延,对接5家蒙古国运营商,各有两条主备光缆保护,安全性高,经测为通往欧洲最短路由。
中欧班列经内蒙古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乌兰巴托铁路,接入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至欧洲。自2013年“郑连欧”班列首发,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累计通行超2万列,运营线路73条,通达10余个国家70多个枢纽站点,服务国内24个省(区、市)60余座城市。
贸易投资:激活双向共赢“发展动能”
近年来,中蒙深化经贸往来,在矿产资源、能源电力等领域加强合作,双向投资水平提升,贸易投资稳步增长。
双边贸易方面,2012年起,内蒙古自治区便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对蒙贸易额约占全国对蒙贸易总额的60%、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 40%,居主力军地位。2024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进出口贸易额740.5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全区外贸总额35.7%、全国对蒙贸易额57%。2025年上半年,对蒙古国进出口额346.5亿元,占全国对蒙古国贸易额62.9%。内蒙古自治区自蒙古国进口商品以矿物、煤炭等为主,出口以车辆、钢材等为主,其中二连浩特市2024年对蒙出口果蔬14万吨,保障蒙古国80%的果蔬供给。
对外投资方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在蒙古国设境外企业 316家,占境外投资企业总数37.2%,累计投资3.56亿美元,涉及制造、采矿等领域。2025年上半年,新增对蒙古国投资企业11家,占新增总数44%,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378%。投资领域涉及矿产资源开发、农牧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
民心相通:架起人文交融“连心桥梁”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蒙密切人文交流,深化多领域合作,推进“小而美”民生项目,提升人文“心联通”水平。
打造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援助蒙古国棚户区改造项目1008户主体已完工,预计2025年9月验收。项目将改善当地居住条件,拓展乌兰巴托发展空间,筑牢中蒙关系民意根基。
开展“一带一路・光明行”行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与蒙古国红十字会签约,计划 2023-2027年每年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100例以上。截至2025年,已筛查1113人,完成手术349例。
建成乌兰巴托巴嘎淖尔电化学储能项目,2024年12月投用,总投资超6亿元,含27套液冷储能设备等,是蒙古国建设最快且首个通过state commissioning验收的储能项目,缓解了乌兰巴托冬季用电紧张。
此外,2023年以来,累计为蒙古国培训应急救护师资403人;配合“天使之旅”计划,2024年筛查270多名先心病患儿,22名完成手术康复回国,还邀请20名受益患儿及家长来华复查回访。
如今,中蒙合作的巨轮正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未来。随着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化,中蒙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迈上新台阶,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