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行走北疆看中国·北疆百城文化探源】科右前旗:原上三叠文明曲

时间:2025年08月10日 09:27:44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字 小字

  美丽繁荣的科右前旗。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韩双龙 摄

  科尔沁草原的风,吹过千年牧歌与烽烟,在科右前旗的辽阔原野上,谱写了一曲深沉而壮丽的文明交响。

  这里,历史长河奔涌,多民族血脉交融,共织山河一统的经纬;这里,赤诚信仰铸就的红色基因,照亮砥砺前行的征途;这里,文化惠民的暖流,如淙淙清溪浸润万家。

  六合同风 九州共贯

  细雨之中,满目苍绿。驱车来到科右前旗索伦镇丰林二队金界壕1段遗址前,只见残垣起伏,如一条沉睡的土龙横卧山坳,耳边似有金戈铁马的回响。

  金界壕是金王朝为防御蒙古部落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从金太宗完颜晟天会年间开始修筑,至金章宗完颜景承安年间完成,全长5000公里。

  “通过科右前旗境内的是金界壕东北路的南段,包括内外支线共4条,总长420公里,贯穿索伦镇、满族屯满族乡、德伯斯镇、阿力得尔苏木、桃合木苏木等9个苏木乡镇场28个嘎查村。”科右前旗文化旅游体育局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韩宝旺说。

  这个冷兵器时代的工程杰作,并未能阻遏蒙古铁骑的进攻。在索伦镇,曾出土一块元代“圣旨金牌”,用八思巴文镌刻着:“皇帝的圣谕是不可侵犯的,谁要违背将会被处死。”其威严的敕令无声宣告着蒙古政权已跨越金朝防线,将统治延伸到这片土地。

  曾任职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门岿研究员在《论元代的符牌系列——兼论“圣旨金牌”上的汉字之谜》一文中指出,元代符制继承辽金宋制,形成了一整套符牌系列,有一套完整的制造、管理和使用制度。符牌有作为君王或将帅赏赐臣僚和部下的奖励以及作为权力的象征,作用等同于圣旨等五大功用。

  这只是历史的一个切片。

  历史上中国虽屡遭战乱、分裂,但仍以追求统一、趋于统一、实现统一为历史常态。

  “‘大一统’是贯穿中国历史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一条主线。即使是在多民族王朝并立的时期,大一统思想依然在发挥作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之庸说。

  “北方族群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赵现海在《近世东北族群的崛起与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形塑》一文中这样说道,“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多次统一与疆域拓展,而且推动了中国国家形态的构建与改造,增塑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人心所归 惟道与义

  走进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半扇老旧的门板、一只质朴的瓦罐静静伫立在展柜中。

  它们的故事与新四军干部蒋弼仁有关。

  1946年6月,中共兴安省工委派宋振鼎、蒋弼仁、潘祖胜等人组成群众工作团,深入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拉格歹努图克(今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开展以“减租减息,清算反霸”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

  到巴拉格歹努图克后,蒋弼仁等人不仅解散了伪民警署,还建立起努图克政府,组织基干队(自卫队),蒋弼仁任副努图克达(副乡长)。

  这期间,李国芳、温永海等农民先进分子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946年9月1日晚,经工作团精心筹划,在一家偏僻农户家中,召开了秘密会议。会上,蒋弼仁宣读了10名新党员名单并带领大家宣誓。由此,兴安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兴安镇党支部宣告成立,李国芳任第一届党支部书记。

  “兴安镇党支部成立后,有了党的领导,革命运动更加深入。但反动分子伺机报复刚刚建立的革命政权。”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馆长金红丽话锋一转。

  1946年9月23日晚,努图克政府大院遭到袭击,身负枪伤的蒋弼仁奋力翻出3米多高的院墙,寻求支援。可失血过多的他最终晕倒在姜家街附近的一处菜园子里。

  “闻讯赶来的李国芳和百姓沿着长长的血迹找到了他,有村民急忙跑回家中将自家的半扇门板摘下作为担架,几名青年抬起他一路跑着准备送往王爷庙抢救。”金红丽声音低缓,“路上蒋弼仁苏醒了想喝点儿水,刚好碰到一位端着瓦罐的老奶奶,瓦罐里面装着家中仅剩的一点小米粥,老奶奶来到蒋弼仁身边满是心疼地说道:‘粥来了,快让恩人喝两口粥,一定要坚持下去呀!’”

  蒋弼仁没有去喝小米粥,而是紧紧握住李国芳的手,用尽最后的力气问道“消息传出去了吗,土匪被打退了吗?努图克大院怎么样了?”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重温革命先烈的故事,才懂得有多坚定的信仰,就有多勇毅的行动,就能开辟多光明的未来。

  纪念馆用三个红色门洞来展现不同的奋进阶段,穿行其中,从1946年兴安镇党支部成立,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再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路走来,既感叹革命之艰难,更由衷敬仰先辈们以伟大牺牲铸就的辉煌功业。

  青山依旧,斜阳几度。

  精神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

  在兴安大队党支部带领下,村里兴修了兴安水库和万米灌渠,建成了“十一”水电站,开展了第一批分包到户试点工作。2003年后,兴安村成为了全盟第一个农民住进楼房的“明星村”……

  在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旧址,一间间展厅走下来,能够清晰看到兴安村党支部带领人民薪火传承、努力奋斗的足迹。

  这融入血脉的信仰与力量,必将持续激荡时代强音,鼓舞人民共同擘画并实现更加壮丽辉煌的美好明天!

  文以化人 日新其德

  照相馆、供销社、露天电影,这是50后、60后的美好回忆;收录机、录音机、磁带,是70后、80后的青春流行时尚;街机、电视游戏机、掌上游戏机,是80后、90后年少时候的挚爱……

  科右前旗科尔沁镇柳树川村的这座乡愁文化馆,或许能让每个人找到熟悉的场景、物件。它是乡村文化的窗口和乡村历史的“记事本”。

  这个具有百年农耕发展历史的小乡村孕育出多姿多彩的“乡村文艺”,只有1300余人的小乡村70%以上的人口各怀“绝技”,会画画的杨广志、能写书法的曲成春、制作根雕的单文刚、出口成诗的张福山、能跳舞的常玉梅、弹得一手好琴的张国春……

  当被问及村里文化为何如此兴盛时,柳树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占军腼腆一笑,摆摆手说:“村里原来就有些文化能人,我们只是把大家聚起来而已。”

  文化是一条线,能聚拢人。

  当村民执笔写诗、提笔作画、登台高歌时,文化的种子已在心田生根发芽,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绚丽花朵。

  文化建设为人民。科右前旗今年以来围绕节庆假日开展“大地焕彩耀北疆”“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0余场次;开展刺绣、马头琴、四胡等公益艺术培训42场次,培训学员1000余人;对‌20支表现突出的文艺团队授予“科右前旗北疆乌兰牧骑”称号。

  “我们积极推动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落实兴安盟北疆文化建设行动‘十个一百’计划,创新推出‘10个20’,即提升20个文化驿站、组织20场乌兰牧骑演出、创作20部文艺精品等。下一步将重点完成‘歌游内蒙古·天天那达慕’2025年兴安盟那达慕季活动,并持续推动基层文化惠民。”科右前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塔娜说。

  当暮色为科右前旗披上轻柔的面纱,一场北疆乌兰牧骑惠民演出再次在归流河生态公园火热上演。

  听,这曲科右前旗的文明交响正涌入更壮阔的和声!(记者 于海东 李倩)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