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鑫
在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壮阔画卷中,赤峰市林草局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依托赤峰市丰富的林草沙湿资源禀赋,系统推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良性格局,不仅守护了生态的底色,更激活了经济的活力,成功构建起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赤峰市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十四五”期间,赤峰市政府印发了《赤峰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木本粮油、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灌木加工利用等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任务。积极争取自治区林草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果品储藏库、林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并在11个旗县区推进林菌、林药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林农”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解决生产环节资金、技术、销售等瓶颈问题。
文冠果产业规模化发展。截至目前,赤峰市现有文冠果林面积约70万亩,文冠果加工企业11家。赤峰文冠果产业已形成文冠果油、文冠果绿茶和茯茶、文冠果花茶、文冠果止痛贴、含神经酸的小米粉等系列产品矩阵,市场辐射能力逐步增强。
此外,赤峰市立足百万亩经济林,推进提质增效。2024年,宁城县年产水果16.8万吨,产值8.2亿元,带动2.2万户农户增收,人均年增收5600元;林西县“内蒙野果”种植规模达11.7万亩,年产量7.1万吨,林果产业产值1.6亿元。截至目前,赤峰市各类经济林总面积995.4亩,其中结果面积366.75亩,年总产量约56.29万吨,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同时,赤峰充分发挥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盘活利用林下空间,积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借“绿”生金,打造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模式。赤峰市林药种植累计达37.22万亩,品种有黄芪、苍术、桔梗、黄芩、防风、板蓝根等20多个;林菌栽培累计近2.27万亩,品种有赤松茸、榆黄菇、滑子菇、木耳、猴头菇等10多个。从事林下经济的合作社达41家,带动农牧户3.5万余户。
未来,赤峰市林草局将持续巩固林草生态建设成果,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林草产业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建设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的现代化赤峰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