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清华附中支教团用国通语搭建文化与成长之桥

时间:2025年08月13日 15:45:25 来源:内蒙古日报   大字 小字

  当晨光越过乌拉山的峰峦,洒向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校园时,一群身着清华附中紫色校服的少年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他们用标准的国通语热情地迎接学生们。这是近日清华附中“微公益 梦起航”支教助学活动的日常一幕,50名中学生化身“小老师”,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5所学校的180名三年级学生,共同编织了一幅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经纬的教育图景。

  在语文课堂上,时空的界限被优美的国通语所消融。清华附中的“小老师”们以标准的发音、生动的语调,带领孩子们穿越千年,感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阔,体会“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

  “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们读诗,更要让他们感受到国通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远。”清华附中高一学生徐子姝在教案中写道。这种美的教育,正是建立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一共同交流基础之上。当孩子们用国通语朗诵《静夜思》,用规范字书写《游子吟》时,语言文字已然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

  数学课堂上,“小老师”们创造性地将抽象的数字世界与生活实际相连。他们设计“北疆上的数学”情景教学,让孩子们计算羊群的数量、测量蒙古包的周长。清华附中领队教师陈建荣介绍:“我们特别注重用国通语清晰表达数学概念,帮助孩子们建立准确的数学语言体系。”这种语言与逻辑思维的双重训练,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学公式变成了趣味盎然的思维游戏。在课后,孩子们争相向“小老师”请教问题,教室里回荡着“为什么”“怎么做”的求知之声。

  美术与手工课成为展现创造力的舞台,孩子们用彩笔描绘心之所向,用卡纸制作独具特色的手工作品。“当孩子们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意图时,他们的作品往往更具表现力。”清华附中领队教师庞瑞翰告诉记者。语言与艺术的这种互动,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不再枯燥,反而成为表达自我、展示才华的工具。

  国学经典课堂上,“小老师”们创新教学方法,将文学经典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传唱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乌拉特前旗教育局局长何强在观摩课后感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传承了文化,又推广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是一举多得。”成果展示会上,孩子们表演的舞蹈、话剧、魔术等节目,不仅展示了才艺,更体现了国通语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正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成效的最佳印证。

  这次支教活动意义非凡,清华附中的同学们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媒介,在北疆学子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必将绽放出民族团结、文化共荣的绚丽之花。正如一位当地老师在感谢信中所写:“你们带来的不仅是7天的课程,更是通向广阔世界的语言之桥。”(记者 薛来)

编辑:李姝廷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