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鑫) 记者从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获悉,2022年,内蒙古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金融对自治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
2022全年各项贷款新增1953.9亿元,同比多增238.1亿元;企业贷款新增1421.9亿元,同比多增515.5亿元。存款保持高速增长,全区人民币存款余额32313.6亿元,同比增长17.4%;全年新增4779.6亿元,同比多增2215.5亿元。
记者还了解到,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围绕乡村振兴、普惠小微及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市场主体,开展专项工作,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倾斜。做好乡村振兴,2022年,全区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特色农牧产业贷款538.7亿元、特色农畜产品贷款92亿元,支持市场主体45.6万户;做强普惠小微,开展“金融活水润百业”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月活动;做优稳企纾困,推动全区金融机构为2.1万家(次)受困企业到期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501.8亿元;用好政策工具。2022年末,全区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余额377.3亿元,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获得激励资金8286.9万元。在各项政策推动下,2022年,全区涉农贷款新增754.4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新增191亿元,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交通运输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77.7亿元。
此外,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推动央行资金精准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聚焦产业链,开展自治区重点产业链1+N金融服务工作,建立“1链1主办行+N家辅办行”融资服务机制,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效融资,有力支持自治区产业链供应链固链、强链。2022年,自治区奶业、肉业、羊绒、风电装备、生物制药等12条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贷款余额1720.3亿元;聚焦绿色发展,开展金融“贷”动绿色发展专项行动,指导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信贷业务流程、建立绿色贷款授信审批“绿色通道”等;聚焦基建投资,2022年,全区17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共计44.6亿元,全区各金融机构累计投放配套贷款资金45.3亿元;聚焦政策机遇,2022年,全区商业银行发放的405.4亿元贷款获得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等专项再贷款支持。2022年末,全区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均超过30%。
同时,严格加强两单业务、异地存款、计结息管理,从源头上稳住金融机构负债成本。 2023年,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融入到新发展格局,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为支持自治区完成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