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丰
现阶段内蒙古新能源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风口”,内蒙古按照新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思维,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
内蒙古“风光”无限,逐“绿”向“新”。全区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4.6亿千瓦、约占全国57%,太阳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94亿千瓦、约占全国21%。在严格红线管控前提下,具备规模化开发的新能源资源还有高达10亿千瓦。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内蒙古新能源建设也走进了“春天里”,蒙西新型电力系统启动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制氢一体化等市场化并网新能源场景应用全面开展,内蒙古新能源并网装机已超过6500万千瓦,在建和拟建新能源规模超过1.3亿千瓦,为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积蓄了强大的绿色动能。
内蒙古新能源产业配套全。内蒙古坚持全产业链思维,充分发挥新能源的牵引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绿电招商,仅去年一年就引进3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形成风电整建制配套能力500万千瓦、光伏组件供给能力1000万千瓦,打通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了全产业链“从0到1”的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内蒙古新能源产业营商环境优。我们知道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内蒙古在新能源领域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连续3年的“开年第一会”,聚焦的都是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施行181条政策措施。提出“两个一律”,减税降费政策一律执行到位,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一律清偿到位,并设立12345政务服务热线企业专席,让企业反映的事有人盯、有人办。总的目标就是真正让企业家有钱可赚、有利可图,让企业家在内蒙古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花香蝶自来,梧高凤必至。新能源领域亦是如此,在优化营商环境面前,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内蒙古上下应将其作为“生命线工程”,以“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紧盯既定目标,全力争先进位,在新能源领域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