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要闻详细

【弘扬蒙古马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起向“绿”系列报道之六:蒙东沙地 林草同茂

时间:2023年08月03日 10:37:28 来源:内蒙古商报   大字 小字

  本报记者 张鑫

  天蓝云净掩映着绿水青山,这满眼的苍翠与清秀是位于通辽市科尔沁沙地腹地如今的真实写照,绿色已成为这里发展的风向标。

  从黄沙滚滚到绿意浓浓,从风沙肆虐到绿进沙退,科尔沁沙地治理可以说是中国沙地治理的“优等生”。

  科尔沁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区,总面积7760万亩,其中4086万亩在通辽市境内,占总面积的52.7%,近200万通辽人口曾经生活在“无风三尺土”的恶劣环境中。

  从向沙漠要地、要粮、要钱的“生物经济圈工程”,到“5820”工程、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再到科尔沁草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作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主战场,通辽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治沙奇迹。

  据统计, 通辽市 2022 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 390799.1 万元,同比增长 67.06%, 实现了通辽市林草产业的有序推进、快速发展。

  近年来,通辽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辽市以政策引导和生态资金扶持助力林草重点产业发展。以促进林草增效与农民增收为目标, 鼓励发展林草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林草产值快速增长。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和木本粮油产业,重点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塞外红发展,努力发展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林草种苗和生态旅游,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为加快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通辽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通辽市沙化土地治理条例》, 于 2023 年 3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颁布实施以来,通辽市上下多措并举,严格贯彻实施,为全力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法律保障。

  同时,在防沙治沙中大力发展节水高效林草业, 坚持多林种、多树(草)种、多层次配置,尽可能选用杨柳榆、樟子松、五角枫、羊草等抗逆性较强的优良乡土树(草)种;坚持以水定林草、量水而行,选用优良乡土树种和耐旱树种、 草种,推广、应用机械钻孔造林、容器苗造林、使用生根粉、控根造林、滴灌、渗灌等 10 余种抗旱造林治沙技术。 先进技术和模式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和质量。

  新时代新阶段赋予发展新使命。 通辽市按照“十四五”规划,如期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1000 万亩, 天然草原修复 1000 万亩,到“十四五”末,通辽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 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保持在 62%以上,固碳能力达到 600 万吨,蓄水 11 亿立方米。 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和欧投行贷款造林项目,因地制宜、适度规模、稳步发展经济林产业基地建设。力争到 2025 年,新建经济林基地 55 万亩,其中,以“塞外红”小苹果为主的水果类经济林 5 万亩;以文冠果、元宝枫、沙棘、榛子为主的木本粮油产业基地 50 万亩, 力争总面积达到 450 万亩。

  一棵棵、一丛丛,治沙人用心血汗水把绿色种在沙海里。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科尔沁沙地变成了绿洲。 绿意,在科尔沁沙地上流淌。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幅唯美的画卷离不开葱郁的森林草原、清新的空气……从沙地到林草同茂,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编辑:王丰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