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一早,苏日嘎拉图和营配工息建国驾车来到一棵树变电站,为9106苏木线12台真空断路器输入定值,完成工作,他对息建国说:“这下就不怕再出现故障了。”
苏日嘎拉图是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供电分公司额济纳供电公司黑鹰山供电所所长,41岁,兴安盟人,已经在黑鹰山供电所工作了10年。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苏日嘎拉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他的名字和黑鹰山供电所,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坐在记者对面的苏日嘎拉图一脸憨厚,头发花白。问他头发的事情,他说是长期饮用矿物质严重超标的“苦水”导致的,“也没啥,头发早晚都得白。”说完,他憨憨地笑了。
面对采访,他话不多,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黑鹰山这个地方地广人稀,见的人少,不太会表达了。”然后看着记者说:“常年和电打交道,不需要说太多,主要是把工作干好。”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被当地人称为黑鹰山镇,位于内蒙古的最西端,戈壁和沙漠交汇,环境恶劣,曾被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
黑鹰山供电所,是内蒙古电网最偏远的一个供电所。苏日嘎拉图说:“它虽然规模小,却不能缺少。”从地图上看,这个供电所像一枚楔子,楔入了3.3万平方公里的戈壁,阡陌纵横的1001.84公里输配电网,分蘖成长,在漫漫荒野中点亮最浓烈的生活之光。
2013年8月,黑鹰山供电所成立。2015年2月,苏日嘎拉图受命担任所长。初来时,他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供电所孤零零地建在戈壁中,方圆百里难见人烟,屋内唯一的水源是矿物质超标的苦咸水……稍稍犹豫,他便安下心来,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电力带来的光明。
说干就干。为了有效开展工作,他牵头组建了党小组,带领全所职工,一头扎进茫茫戈壁,耗时1个月,遍访3.3万平方公里上的用电户,摸清了黑鹰山整体用电情况。
算井子、马鬃山地区,地处中蒙边境,山地连绵,道路条件差,风沙频繁,气候寒冷,40多年来只能依靠煤油灯、蜡烛、风光互补发电照明。
这个调查结果,让苏日嘎拉图的心里像堵了一块石头,他下定决心,坚决把这块“石头”搬掉!
他向单位报告了算井子和马鬃山地区用电情况和实际需求。他的报告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算井子边境派出所、马鬃山苏木通电项目纳入2016年农网升级改造工程计划。
苏日嘎拉图和同事,经过1年多的艰苦施工,2016年11月30日11时30分,随着“开始合闸送电”的指令,算井子边境派出所的灯亮了,结束了45年无网电的历史,此后,派出所引进了视频电话会议设备,干警用上了电脑和电视。牧民哈斯础鲁家的灯也亮了,自那以后,他们家盖起了漂亮的砖瓦房,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
光明点亮了幸福的日子,然而,苏日嘎拉图的那份愧疚却久久萦怀。施工期间,他的爱人王甲琼怀孕,10次产检有9次是她一个人去的。怀孕后期,她的脚面浮肿,行走困难,无人陪伴,但她还是咬着牙坚持,直到把孩子平安生下。这成了深爱妻子的苏日嘎拉图心里的坎儿。今年“五一”期间,他带着孩子看病时,还和孩子说起那一年的事情。孩子说:“爸爸是劳模,这让我很自豪!”
黑鹰山供电所承担着当地厂矿企业供电的重任。
2017年,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期间,黑鹰山境内的三标九分部正在争分夺秒地赶工期。有一天已经是半夜,黑鹰山供电所接到紧急报修电话,对方焦急地说,他们那里的变压器发生故障跳闸了,沥青站的设备内装满生产沥青的原材料,如果两个小时之内不恢复送电,原材料固化设备就会报废,更严重的是,将会耽误整个标段的施工进度。
苏日嘎拉图立即组织人力,颠簸了40多公里的山路,于凌晨1点多赶到现场。他跳下抢修车,带着人开始查找故障点,开展抢修工作,不到半个小时,生产沥青的设备发出了转动的声音。只顾着忙于抢修、精神高度紧张的他如释重负地说道:“半个多小时的活,累得怎么跟干了一天似的……”
事后,中国交建临白段总承包部第九分部党支部书记马伟忠给供电所送来锦旗,感激地说:“在你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下,我们按期完工了。现在,我们在各标段评比中名列前茅,还给了奖励,多亏了你们!”
突发情况在所难免,日常工作平凡而温暖。
2020年的一天,苏日嘎拉图来到边防某连队开展日常服务,当他看到连队煤锅炉采暖效能低时说:“应该改成电锅炉了。”当年6月,一台容量为650千伏安的变压器落户连队。连队一名战士说,以前,从搓煤﹑铲煤到锅炉启动需要两个小时,现在用一个开关军营就热起来了。
为了更好服务牧民,苏日嘎拉图组建了“电鹰志愿服务队”。苏依勒图雅老人在世时,苏日嘎拉图每月巡视算井子地区线路,都要绕路去看望,他们将准备好的蔬菜水果及生活日用品送给老人,并仔细检查用电设备情况。老人逢人便念叨:“苏日嘎拉图比亲儿子还贴心!”
如今的黑鹰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6年,供电所用上了水净化设备,结束了8年没有达标饮用水的历史;2017年,京新高速全线贯通,值班员结束了300公里走6个小时的历史;2021年,机器人“小美”入驻黑鹰山,110千伏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一个新的纪元就此开启……变的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为民服务、忠诚守望的初心。
与记者告别时,苏日嘎拉图说:“每个夜晚,望着远处点亮的灯火,我的心里也是满满的光明。”(记者 刘春 刘宏章 参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