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经济网-内蒙古财经综合性门户网
    新闻热线:0471-3285915    监督热线:0471-3285917     官方微博    关注公众号
        客户端
内蒙古商报社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
当前位置:内蒙古经济网盟市详细

杭锦后旗:“四治”融合绘就沙区生态新底色

时间:2025年09月13日 14:22:25 来源:内蒙古经济网   大字 小字
图片18.png

  杭锦后旗51.6万亩沙漠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本网讯(记者 张鑫)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曾因64万亩沙区“遮天蔽日、侵田埋村”苦不堪言。自1950年起,历经数代人接续治沙,51.6万亩沙漠焕新颜,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如今,依托“三北”六期工程,杭锦后旗创新“全民治、科学治、产业治、长效治”融合模式,配套“七项措施”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正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书写着生态与发展共赢的新答卷。

image.png

  “‘四治’融合是治沙的核心抓手,每一环都紧扣生态与民生。”杭锦后旗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段光硕介绍,自“三北”六期工程启动以来,这一模式让沙区生态功能持续稳固,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全民治沙以党建为魂,114个单位包扶183个造林段面,1.6万名党员带头践行“撵沙腾地、以林固沙”经验,组建专家组与志愿服务队培训群众,点燃全民治沙热情;科学治沙构建多道防线,15公里防风林带阻两沙“握手”,20余种沙生植物扎根沙区,农田防护率超85%,1.8万亩湿地与1.19万亩草原得到精心守护;产业治沙实现“沙里淘金”,3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治理3.87万亩沙区,沙漠旅游今年接待游客16万人次;长效治沙靠机制保障,经济林优先承包脱贫户,沙区新增土地集体经营收益反哺管护,让群众共享治沙红利。

image.png

  如果说“四治”是核心,“七项措施”则让治理更精准。沿山防沙筑牢“绿色城墙”,15公里防风林带守护河套平原免受风沙侵袭;节水固沙破解水源难题,63%耕地实现引黄滴灌,年节水2亿立方米用于生态,9万亩小流域治理让地表水稳定达IV类;以林阻沙分类施策,迎风坡压沙障、丘间种灌木、平缓地植经济林,还修复48公里退化林带;护田挡沙护航粮食安全,“渠林路田”模式让农田防护率超85%;保湖润沙兼顾生态与旅游,1.8万亩湿地周边造林固沙,2023年旅游收入近500万元;增草锁沙修复草原生态,禁牧休养结合补播灌木,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产业治沙延伸价值链,林下间种13种中药材,未来还将为梭梭接种肉苁蓉,让“沙资源”变“沙效益”。

  段光硕表示,2025年,杭锦后旗治理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完成工程固沙1.8万亩、灌木造林1.82万亩,目前已完成1.2万亩,成活率达95%。

image.png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以水定绿、适地适绿。”段光硕的话语中满是坚定。杭锦后旗将持续推行 “工程固沙 + 灌木造林+经济林+湿地保护+沙漠旅游+农民利益联结+企业带动”的多元融合模式,既要让乌兰布和沙漠的绿意不断延伸,让河套平原的良田持续丰产,更要让沙区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征程上,这片曾被风沙困扰的土地,正以生态为笔、发展为墨,续写着“绿进沙退、民富景美”的新故事,为筑牢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编辑:王丰

版权声明:内蒙古经济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71-3285917   蒙ICP备2021003034号-1 

Copyright © 2016- 内蒙古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