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翻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呈现的就是湿地场景。
湿地之美,美不胜收;保护湿地,贵在行动。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2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内蒙古的大兴安岭根河源国家重要湿地、额尔古纳市额尔古纳国家重要湿地和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国家重要湿地位列其中。
湿地作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健康、食物供应、旅游就业等,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数据显示,全世界超过10亿人依靠湿地为生,尽管湿地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6%左右,却有40%的动植物物种在湿地生活或繁殖。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全球湿地的消失速度达森林的3倍,自1970年以来约35%的湿地已经消失。
岸芷汀兰、郁郁葱葱、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近年来,内蒙古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内蒙古湿地面积485.52万公顷(包括水域面积),居全国第4位。
内蒙古是湿地资源大区,湿地资源类型多样、特点鲜明、生态价值突出,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是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内蒙古把加强湿地保护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内容,全力抓好湿地保护修复,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实施,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多措并举推进全面保护,内蒙古已经用行胜于言的实际作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湿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