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丰
6月19日,内蒙古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4年内蒙古第一批电动自行车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情况的通报,检出19批次不合格样品。其中爱玛、金箭、雅迪等品牌电动自行车不合格项目均为标识与警示语、充电状态主回路保护、互认协同充电。
众所周知,车不过关,人不在意,风险就会悄然积累。做好防范和抵御风险工作,既需要从源头发力,坚决把好产品生产质量关,持续打击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问题,也需要从末端重视小区管理这道关键“防火墙”,科学规划设置独立的充电区域,积极引导居民有序停放、安全充电。
电动自行车的便捷性与经济性给民众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使其已成为很多人“离不开”的交通工具。那么,面对庞大的消费、使用需求,如何让电动自行车能落脚在该在的地方,减少由电动车引发的安全隐患,已成一道摆在城市公共管理上的必答题。居民层面,要继续强化安全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居民也要主动学习相关安全知识,了解电动自行车不合格的危害性和防范措施,有意识地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充电行为。公共设施层面,增设存放充电车棚,落实集中存放充电等问题也刻不容缓。
同时,要解好这道难题,相关单位还要多一点“日拱一卒”的耐心,事不避难,以“铁杵也能磨成针”的坚定将遇到的难题一点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