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 李姝廷)11月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聚焦大力提振消费、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着力推进商贸流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便民服务持续升级,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内蒙古依托乌海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等9个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聚焦“一老一小”,突出“一菜一修”,因地制宜发展娱乐、文化、休闲、健身、康养等业态,积极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社区消费场景,持续优化社区消费圈,培育壮大社区商业,提供更加高效的多样化便民服务。截至目前,便民生活圈建设已累计覆盖社区400多个,服务居民450多万人。
新型消费场景加速培育,消费活力充分释放。在加快推进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方面,通过持续培育,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等8条自治区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和呼和浩特中山西路、包头秦汉九原横竖街、乌兰察布之夜等特色商业,已发展成为新型消费场景、消费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重点商圈客流增长均在2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首发经济,新引入首店涵盖了特色餐饮、潮流服饰等各领域,进一步丰富了消费供给和消费业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农村消费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县乡村流通网络全面覆盖。自2022年国家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来,内蒙古聚焦优势资源,聚焦建设短板,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推动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试点项目,累计支持试点旗县47个,支持重点建设项目237个,带动各类投资超过33亿元。全区累计新建、改造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92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42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406个,村级便民商店15247个,全区县乡村商贸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呼和浩特市成功获评全国现代商贸流通试点城市,争取到中央服务业专项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呼和浩特市加强项目储备与支撑,持续优化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烟火气”到特色商业街区的“新潮范”,从县乡村流通网络的“全覆盖”到首府试点城市的“标杆引领”,“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商贸流通建设的成效已深度融入群众生活、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