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 李姝廷)11月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通过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优化服务保障,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等一系列举措,工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上,内蒙古聚焦稀土、乳业、储能与电力系统、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战略重点和优势领域部署63个突围新点位,稀土红外涂层材料、稀土改性保温材料成功研制,乳铁蛋白分离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新型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新型离子交换膜大幅降低制氢成本。累计创建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5个、企业技术中心259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6个,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6个。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累计培育自治区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产品498个,较2020年实现翻番。
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内蒙古高标准创建高水平工业园区,累计投入资金82.6亿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承载能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83个工业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12个500亿级以上工业园区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近30%。累计认定化工园区40个,化工企业入园率90%以上,位居西部地区首位。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累计培育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67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到45个。
制造业智改数转加速突破,数字化转型水平跻身全国第二梯队。自治区累计投入4亿元,在8个盟市开展自治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呼和浩特、乌海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包头获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41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6个,电石、铁合金、民爆行业机器换人率分别达到100%、92%和93%。全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65.5%和67.2%。
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逐步完善。全区累计实施节能节水改造项目600个,节能量1200万吨标准煤、节水量5600万吨。创建自治区绿色工厂522个、绿色园区32个、绿色供应链企业88个,全部绿色工厂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26%以上,领先全国6个百分点。制定全国首个零碳园区标准,先行开展6个低碳零碳园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