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鑫 李姝廷)11月18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内蒙古立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锚定新型工业化目标,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优化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内蒙古工业“闯新路、进中游”,2024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实现高质量发展重大跨越。
工业总量的跃升,源于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支撑。内蒙古先后出台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及七个配套行动方案,构建起5大传统产业、5大新兴产业、6大未来产业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优先发展新型储能、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9大优势型产业,加快培育增材制造、人工智能、航天产业等5大潜力型产业,超前布局超导材料、元宇宙、先进核能3大前瞻型产业。
为推动产业能级提升,内蒙古制定《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培育以世界级集群为引领、国家级集群为骨干、自治区级集群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印发《关于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意见》,从创新、投资、智改数转等五个方面,提出30条政策措施,并并配套工业园区优化、中小企业扶持等专项政策,形成全覆盖的政策保障网络,助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攀升。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工业总量持续壮大,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内蒙古全部工业增加值历史性突破万亿元大关,年均增长9.3%,占GDP比重38%,较“十三五”末提高5.6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14位,进入全国中上游行列。内蒙古工业主要由能源和制造业两大板块构成,超90种工业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能源板块中煤炭产量、电力总装机、发电量、新能源装机、新能源发电量等15种能源产品居全国第一,是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的省区。
制造业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50%以上,制造业领域76种产品产能规模居全国第一,其中化工领域21种、新材料14种、现代装备4种、生物医药18种、农畜产品加工9种,展现出强劲的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