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东风路小学,有个总爱在校服口袋里揣着素描本的女孩,用画笔与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她叫王铭萱,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成长足迹的 “追光少年”。
学习盘扣制作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向善之心是我们的魂。” 在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主题班会上,王铭萱的分享引发共鸣。对家乡文化爱得深沉的她,不仅是勤学善思的求知者,更是向美而行的文化传播者。
她精心绘制的宣传画《石榴红了》中,56 个民族儿童手捧石榴,生动展现民族团结的美好图景;学习盘扣制作时,她指尖翻飞,让栩栩如生的花卉盘扣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学习包烧卖
作为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姑娘,王铭萱对 “呼和浩特烧卖制作技艺” 入选非遗名录尤为关注。她主动拜访非遗传承人,潜心学习 “一两皮包二两馅” 的擀皮绝活。在揉面、擀皮、包馅的过程中,她不仅掌握了烧卖制作工艺,更深入了解到呼和浩特民俗饮食文化的底蕴,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这份对非遗的执着,让她成为校园里名副其实的 “非遗小使者”。
从课堂到社区,从画纸到生活实践,王铭萱始终以 “追光者” 的姿态前行。她积极参与各类文化志愿活动,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分享给更多人,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同龄人心中生根发芽。正如草原上热烈绽放的萨日朗花,她深深扎根文化沃土,向着新时代的朝阳蓬勃生长。 王铭萱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文化传承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少年的力量。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精彩篇章,更是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激励着更多少年在追光之路上奋勇前行。(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