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张鑫
在赤峰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东黎羊绒”)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羊绒产业的天空。自 2001 年 4 月成立以来,东黎羊绒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一条 “创新驱动、质量为本、绿色发展” 的特色之路,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走进东黎羊绒的生产基地,占地 19.8 万平方米的厂区内,10.43 万平方米的建筑有序分布,2558 台套机器加工设备高效运转。1300 名员工忙碌其中,年加工无毛绒 750 吨,羊绒纱线 450 吨,生产羊绒衫 200 万件,羊绒围巾 100 万条。其产品远销意大利、瑞士、英国等众多国家和地区,连续 22 年位居赤峰市出口创汇前三名,连续 18 年在国家羊绒行业出口排名中位列前十。
“科技是东黎羊绒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赤峰东黎羊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晓虎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获得国家专利 43 项,其中发明专利 8 项,并参与制定了 12 项行业标准。自主研发的 “风吸式自动化羊绒联合分梳生产线”,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2021 年,东黎羊绒开启数字化转型征程,引入柔性供应链生产线,将原本 60 天的生产周期大幅压缩至 15 天。同时,增设 RFID 标签系统、自动化仓储物流系统。2023年完成数字化工厂整体布局,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设计、生产、物流全链条智能化管理,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在绿色发展方面,东黎羊绒建立了羊绒纺织品重点实验室,对产品从原料采集到成衣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绿色管理。其产品通过 GOTS(全球有机纺织品标准)、GRS(全球回收标准)等国际认证,成为国内羊绒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东黎羊绒通过安家补助、合作平台等优惠政策,成功引进 9 名纺织领域专业人才,包括 1 名博士、4 名硕士及 4 名工程师。并与天津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办学,共建实习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此外,通过 “新型学徒制” 培训等方式,提升一线员工的多岗位能力,形成了 “一专多能” 的人才梯队。2024 年开展技能培训 23 次,948 人次从中受益,为企业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东黎羊绒勇担社会责任,以保护罕山白绒山羊基因库为切入点,创新养殖模式,通过 “公司 + 基地 + 农牧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当地牧民科学饲养罕山白绒山羊。每年为 2000 余户农牧民提供技术培训,连续 8 年向农牧民进行优质优价补贴,金额达上千万元。在巴林右旗投资建设的 5 万只罕山白绒山羊高效繁育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建成后将带动 5000 户模范养殖户,使绒山羊数量达到 100 万只,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
在品牌建设上,东黎羊绒从传统代工模式向自主国货品牌转型。2021 年入驻抖音电商 “王牌工厂” 项目后,陆续在天猫等平台开设旗舰店和直播间。通过短视频科普羊绒知识、直播展示生产流程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关注,电商平台累计粉丝量从最初的 5000 增长至超 100 万,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同时,公司聘请国际设计师团队打造 “DONGLI 东黎” 品牌,产品亮相上海时装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高品质,获评 “内蒙古可持续发展品牌”,逐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作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东黎羊绒带动赤峰市羊绒产业年出口额超5亿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程晓虎表示,未来,东黎羊绒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引擎,以品质坚守为根基,以人才集聚为支撑,以品牌建设为引领,通过 “绿色生产 + 智能制造 + 品牌赋能” 的协同模式,将传统羊绒产业升级为融合生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产业集群,为内蒙古乃至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 “东黎力量”,继续以“草原羊绒”为载体,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让中国羊绒品牌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延伸阅读
【短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评论员 王丰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
东黎羊绒之所以能在市场上长期占据主动,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本身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他们通过提高相关产品的科技含量,成功在市场站稳脚跟。
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是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结果,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导向使然。
科技创新如同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杠杆,总能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能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杠杆作用,一个十分关键的方面,就看能否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东黎羊绒在 43 项专利的加持下,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着力提升科技前沿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了基础。
众所周知, 科技创新需要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协同配合。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企业的市场敏锐度推动技术转化,研究机构的专业知识则为创新提供理论支撑。这种多方协作的创新生态,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
实践证明, 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东黎羊绒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已经成功引进 9 名纺织领域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这场坚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中,企业既要保持对前沿技术的敏锐洞察,也要坚守科技向善的初心。 唯有如此,科技创新才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